7 Likes
深入理解并手写遵循 Promise/A+ 规范的 Promise

深入理解并手写遵循 Promise/A+ 规范的 Promise

124 PV7 LikesJavaScriptPromise
相比于回调函数,Promise 解决了 “回调地狱” 和 “信任问题” 等痛点,并且大大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。在现代前端开发中,Promise 几乎成了处理异步的首选(虽然还有更方便的 async/await,逃)。这篇文章从 Promise 的思想和运行机制入手,深入理解每个 API,最后手写一个遵循 Promise/A+ 规范的 Promise 来。

异步方式

JavaScript 异步方式共有有下面六种.

  • 事件监听

  • 回调函数

  • 发布/订阅

  • Promise

  • 生成器

  • async/await

回调函数

面试中被问到 `回调函数` 有什么缺点, 相信你一定不假思索地回答 `回调地狱`. 的确如此, 当我们需要发送多个异步请求, 并且每个请求之间需要相互依赖时, 就会产生回调地狱.

前段时间写了一个天气微信小程序 Natsuha, 它获取天气的逻辑大致如下(当然真实场景复杂的多).

  • 首先要获取用户的经纬度 (接口 A)

  • 根据经纬度反查城市 (接口 B)

  • 根据城市拿到相应的天气信息 (接口 C)

按照回调的方式去处理这个逻辑, 大致会写成下面的样子:

ajax(A, () => { // 获取经纬度 ajax(B, () => { // 根据经纬度反查城市 ajax(C, () => { // 根据城市获取天气信息 }); }); });

看起来很丑陋不是吗? 相信大家对回调函数的缺点大致都了解, 这里就不展开, 只做个总结.

  • 代码逻辑书写顺序与执行顺序不一致, 不利于阅读与维护.

  • 异步操作的顺序变更时, 需要大规模的代码重构.

  • 回调函数基本都是匿名函数, bug 追踪困难.

  • 回调函数是被第三方库代码(如上例中的 ajax)而非自己的业务代码所调用的, 造成了控制反转(IoC).

简单谈一谈 `控制反转`, 《你不知道的 JavaScript (中卷)》把回调函数的最大缺点归结为 `信任问题`. 例子中 ajax 是一个三方的函数(你完全可以把它想象成 jQuery 的 $.ajax()), 我们把自己的业务逻辑, 也就是将回调函数 `交给了` ajax 去处理. 但 ajax 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个黑盒, 如果 ajax 本身有缺陷的话, 我们的回调函数就处于危险之中, 这也就是所谓的“信任问题”.

不过 Promise 的出现解决了这些缺点, 它能够把控制反转再反转回来. 这样的话, 我们可以不把自己程序的传给第三方, 而是让第三方给我们提供了解其任务何时结束的能力, 进而由我们自己的代码来决定下一步做什么.

何为 Promise

《你不知道的 JavaScript (中卷)》举了一个例子:

我在快餐店点了一个汉堡, 并支付了 1.07 美金. 这意味着我对某个值(汉堡)发出了请求.

接着收银员给我一张 `取餐单据`, 它保证了我最终会得到汉堡, 因此 `取餐单据` 就是一个 `承诺`.

在等待取餐的过程中, 我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, 比如刷刷推特, 看看 996.icu 今天又涨了多少 star. 之所以我可做点儿其他的事情, 是因为 `取餐单据` 代表了我 `未来的` 汉堡. 它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汉堡的 `占位符`. 从本质上来讲, 这个 `占位符` 使得这个值不再依赖时间, 这是一个 `未来值`.

终于, 我听到服务员在喊 `250号前来取餐`, 我就可以拿着 `取餐单据` 换我的汉堡了.

但是可能还有另一种结果, 在我去取餐时, 服务员充满抱歉的告诉我汉堡已经售罄了, 除了愤怒, 我们还可以看到 `未来值` 可能成功, 也可能失败.

Promise 基础知识

Promise 的生命周期

每个 Promise 都会经历一个短暂的生命周期:先是处于 `进行中 (pending)`, 此时操作尚未完成, 因此它也是 `未处理 (unsettled)` 的;一旦异步操作执行结束, Promise 变成 `已处理 (settled)` 状态, 此时它会进入到以下两个状态中的其中一个:

  • Fulfilled:Promise 异步操作成功完成

  • Rejected:由于程序错误或其他原因, 异步操作未能成功完成

Promise 构造函数

Promise 本身是一个构造函数, 它接收一个叫做 `executor` 的函数, 该函数会被传递两个名为 `resolve()``reject()` 的函数作为参数. `resolve()` 函数在执行器成功时被调用, 而 `reject()` 在执行器操作失败后被调用. 看下面这个例子.

const fs = require("fs"); const promise = (path) => // 执行器接收 resolve() 和 reject() 作为参数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fs.readFile(__dirname + "/" + path, "utf-8", (err, data) => { if (err) { // 失败时调用 reject() reject(err); return; } // 成功时时调用 resolve() resolve(data); }); });

Promise 的 then 方法

then() 方法接收两个函数作为参数, 第一个作为 `完成` 时的回调, 第二个作为 `拒绝` 时的回调. 两个参数均为可选, 因此你可以只监听 `完成`, 或者只监听 `拒绝`. 其中当第一个参数为 `null`, 第二个参数为回调函数时, 它意味着监听 `拒绝`. 在实际应用中, `完成``拒绝` 都应当被监听.

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resolve("success"); }); // 监听完成和拒绝 promise.then( (res) => { // 完成 console.log(res); }, (e) => { // 拒绝 console.log(e); } ); // 只监听完成 promise.then((res) => { console.log(res); }); // 第一个参数为 null 时意味着拒绝 promise.then(null, (res) => { // 完成 console.log(res); });

Promise 还有两个方法分别是 `catch()``finally()`, 前者用于监听 `拒绝`, 后者无论成功失败都会被执行到. 链式调用显然可读性更高, 所以我们推荐下面这种写法.

promise .then((res) => { console.log(res); }) .catch((e) => { console.log(e); }) .finally(() => { console.log("无论成功失败都会执行这句"); });

Promise 链式调用

每次调用 then() 或 catch() 方法时都会 `创建并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`, 只有当前一个 Promise 完成或被拒绝后, 下一个才会被解决.

看下面这个例子, p.then() 完成后返回第二个 Promise, 接着又调用了它的 then() 方法, 也就是说只有当第一个 Promise 被解决之后才会调用第二个 then() 方法的 `then()` .

le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resolve(42); }); p.then((value) => { console.log(value); // 42 }).then(() => { console.log("可以执行到"); // '可以执行到' });

将上述示例拆开, 看起来是这样的. 调用 p1.then() 的结果被存储到 p2 中, p2.then() 被调用来添加最终的 `then()` .

le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resolve(42); }); let p2 = p1.then((value) => { console.log(value); }); p2.then(() => { console.log("可以执行到"); });

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看一下链式调用. 下面是获取城市天气的场景:我们首先需要调用 `getCity` 接口来获取 `城市id`, 接着调用 `getWeatherById/城市id` 来获取城市的天气信息. 首先用 Promise 封装一个原生 Ajax. (敲黑板, 面试可能要求手写)

const getJSON = function (url) { 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 (resolve, reject) { const handler = function () { if (this.readyState !== 4) { return; } if (this.status === 200) { resolve(this.response); } else { reject(new Error(this.statusText)); } }; const client = new XMLHttpRequest(); client.open("GET", url); client.onreadystatechange = handler; client.responseType = "json"; client.setRequestHeader("Accept", "application/json"); client.send(); }); return promise; }; const baseUrl = "https://5cb322936ce9ce00145bf070.mockapi.io/api/v1";

通过链式调用来请求数据, 最后别忘了捕获错误.

getJSON(`${baseUrl}/getCity`) .then((value) => getJSON(`${baseUrl}/getWeatherById/${value.cityId}`)) .then((value) => console.log(value)) .catch((e) => { console.log(e); });

捕获错误

当 then() 方法或者 catch() 方法抛出错误时, 链式调用的下一个 Promise 中的 catch() 方法可以通过 `catch()` 接收这个错误. 侧面来讲, 异常不一定只发生在 Promise 中, 还有可能发生在 `then()` 或者 `catch()` 中.

le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resolve(42); }); p1.then((value) => { throw new Error(" `then()` 错误"); }).catch((e) => { console.log(e.message); // ' `then()` 错误' });

不仅 `then()` 可以抛出异常, `catch()` 也可以抛出的异常, 且可以被下一个 `catch()` 捕获. 因此, 无论如何都应该在 Promise 链的末尾留一个 `catch()` , 以保证能够正确处理所有可能发生的错误. 看下面这个例子.

le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throw new Error("执行器错误"); }); p1.catch((e) => { console.log(e.message); // '执行器错误' throw new Error(" `catch()` 错误"); }).catch((e) => { console.log(e.message); // ' `catch()` 错误' });

Promise 链的返回值

Promise 链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从一个 Promise 传递数据给下一个 Promise, 通过完成处理函数的返回值, 来将数据沿着一个链传递下去. 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.

function task() {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setTimeout(() => { resolve("task"); }, 1000); }); } task() .then((res) => { console.log(res); return "taskB"; }) .then((res) => { console.log(res); return "taskC"; }) .then((res) => { console.log(res); throw new Error(); }) .catch((e) => { console.log(e); return "taskD"; }) .then((res) => { console.log(res); });

Jietu20190415-172853.jpg
Jietu20190415-172853.jpg

运行结果如上图所示. 我们知道, 每次调用 then() 或者 catch() 都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, 通过指定处理函数的返回值, 可以沿着一个链继续传递数据.

因此第一个 then() 将 'taskB' 作为下一个 then() 的参数传递下去, 同样第二个 then() 将 'taskC' 作为第三个 then() 的参数传递下去.

而第三个 then() 里面抛出一个异常, 上面说到处理函数中的抛出异常一定会被后面的拒绝处理函数捕获, 所以 catch() 里能够打印出上一个 then() 的错误.

别忘了 catch() 返回 'taskD' 也可以被最后一个 then() 捕获.

其他构造方法

Promise.resolve() 和 Promise.reject()

Promise.resolve() 和 Promise.reject() 类似于快捷方式, 用来创建一个 `已完成``已被拒绝` 的 promise. 此外, Promise.resolve() 还能接受非 Promise 的 `thenable` 的作为参数, 也就是所谓 `拥有 then 方法的对象`.

// p1 和 p2 等价 cons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reject("Oops"); }); const p2 = Promise.reject("Oops"); // p3 和 p4 等价 const p3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resolve("Oops"); }); const p4 = Promise.resolve("Oops");

而对于 Promise.resolve(), 它还能接收一个非 Promise 的 `thenable` 作为参数. 它可以创建一个已完成的 Promise, 也可以创建一个以拒绝的 Promise.

let thenable1 = { then(resolve, reject) { resolve(1); }, }; let p1 = Promise.resolve(thenable1); p1.then((value) => console.log(value)); // 1 let thenable2 = { then(resolve, reject) { reject(1); }, }; let p2 = Promise.resolve(thenable2); p2.catch((reason) => console.log(reason)); // 1

Promise.all()

该方法接收单个迭代对象(最常见的就是数组)作为参数, 并返回一个 Promise. 这个可迭代对象的元素都是 Promise, 只有在它们都完成后, 所返回的 Promise 才会被完成.

  • 当所有的 Promise 均为完成态, 将会返回一个包含所有结果的数组.

  • 只要有一个被拒绝, 就不会返回数组, 只会返回最先被拒绝的那个 Promise 的原因

le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resolve(42); }); let p2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reject(43); }); let p3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reject(44); }); let p4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resolve(45); }); // 全部完成, 返回数组 let p5 = Promise.all([p1, p4]); p5.then((value) => console.log(value)); // [42, 45] // 只要有一个出错, 就不会返回数组, 且只会返回最先被拒绝的那个 Promise 的原因 let p6 = Promise.all([p1, p2, p3, p4]); p6.catch((value) => console.log(value)); // 43

Promise.race()

该方法同样接收单个迭代对象(最常见的就是数组)作为参数, 不同的是, 该方法只要检测到任意一个被解决, 该方法就会做出响应. 因此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把 `请求接口` 和一个 `setTimeout` 进行竞逐, 如果 `setTimeout` 先做出响应, 就证明这个接口请求超时.

const p = Promise.race([ fetch("/some-api"),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setTimeout(() => reject(new Error("请求超时")), 3000); }), ]); p.then((value) => { console.log(value); }).catch((reason) => { console.log(reason); });

Promise 的局限性

看起来 Promise 很美好, 解决了回调函数的种种问题, 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.

  • 一旦创建一个 Promise 并为其注册完成/拒绝处理函数, Promise 将无法被取消.

  • 当处于 pending 状态时, 你无法得知当前进展到哪一块

  • 因为 Promise 只能被决议一次(完成或拒绝), 如果某些事件不断发生, stream 模式会更合适.

  • 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, Promise 内部抛出的错误, 不会反应到外部.

手撕代码

手撕代码的之前可以参照一下后面的 Promise A+ 规范翻译, 最好还是自己去官网翻译一遍, 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. 下面的代码几乎每句都加了注释, 并且链接到每一条规范.

const PENDING = 'pending' const FULFILLED = 'fulfilled' const REJECTED = 'rejected' class Promise { constructor(executor) { // state 的初始状态为等待态 this.state = PENDING // 成功的值 (1.3) this.value = undefined // 失败的原因 (1.5) this.reason = undefined // 因为 then 在相同的 promise 可以被调用多次,所以需要将所有的 onFulfilled 存到数组 (2.2.6) this.onResolvedCallbacks = [] // 因为 then 在相同的 promise 可以被调用多次,所以需要将所有的 onRejected 存到数组 (2.2.6) this.onRejectedCallbacks = [] const resolve = (value) => { // 只有当前是 pending,才可能转换为 fulfilled // 并且不能再转换成其他任何状态,且必须拥有一个不可变的值 if (this.state === PENDING) { this.state = FULFILLED this.value = value // onFulfilled 回调按原始调用顺序依次执行 (2.2.6.1) this.onResolvedCallbacks.forEach((fn) => fn()) } } const reject = (reason) => { // 只有当前是 pending,才可能转换为 rejected // 并且不能再转换成其他任何状态,且必须拥有一个不可变的原因 if (this.state === PENDING) { this.state = REJECTED this.reason = reason // onRejectec 回调按原始调用顺序依次执行 (2.2.6.1) this.onRejectedCallbacks.forEach((fn) => fn()) // (2.2.6.2) } } // 若 executor 报错,直接执行 reject() try { executor(resolve, reject) } catch (err) { reject(err) } } then(onFulfilled, onRejected) { // onFulfilled 和 onRejected 都是可选参数 (2.2.1) // 如果 onFulfilled 不是函数,则必须将它忽略 (2.2.1.1) onFulfilled = typeof onFulfilled === 'function' ? onFulfilled : (value) => value // 如果 onRejected 不是函数,则必须将它忽略 (2.2.1.2) onRejected = typeof onRejected === 'function' ? onRejected : (err) => { throw err } // 为了做到链式调用,规定每个 then 方法必须返回一个 promise,称为 promise2 const promise2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// 在 promise 完成后方可调用 onFulfilled (2.2.2) if (this.state === FULFILLED) { // onFulfilled/onRejected 必须被异步调用,因此我们用延时函数模拟 (2.2.4) setTimeout(() => { try { // value 作为完成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(2.2.2.1) // onFulfilled 函数被记做 x (2.2.7.1) const x = onFulfilled(this.value) resolvePromise(promise2, x, resolve, reject) } catch (e) { // 如果 onFulfilled/onRejected 抛出异常,则 promise2 必须拒绝执行,并返回拒因 e (2.2.7.2) reject(e) } }, 0) } // 在 promise 被拒绝后方可调用 onRejected (2.2.3) if (this.state === REJECTED) { // onFulfilled/onRejected 必须被异步调用,因此我们用延时函数模拟 (2.2.4) setTimeout(() => { try { // reason 作为拒绝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(2.2.3.1) // onRejected 函数被记做 x (2.2.7.1) const x = onRejected(this.reason) resolvePromise(promise2, x, resolve, reject) } catch (e) { // 如果 onFulfilled/onRejected 抛出异常,则 promise2 必须拒绝执行,并返回拒因 e (2.2.7.2) reject(e) } }, 0) } if (this.state === PENDING) { this.onResolvedCallbacks.push(() => { // onFulfilled/onRejected 必须被异步调用,因此我们用延时函数模拟 (2.2.4) setTimeout(() => { try { const x = onFulfilled(this.value) resolvePromise(promise2, x, resolve, reject) } catch (e) { // 如果 onFulfilled/onRejected 抛出异常,则 promise2 必须拒绝执行,并返回拒因 e (2.2.7.2) reject(e) } }, 0) }) this.onRejectedCallbacks.push(() => { // onFulfilled/onRejected 必须被异步调用,因此我们用延时函数模拟 (2.2.4) setTimeout(() => { try { const x = onRejected(this.reason) resolvePromise(promise2, x, resolve, reject) } catch (e) { // 如果 onFulfilled/onRejected 抛出异常,则 promise2 必须拒绝执行,并返回拒因 e (2.2.7.2) reject(e) } }, 0) }) } }) // 返回 promise2 (2.2.7) return promise2 } // catch 实际是 then 的语法糖 catch(fn) { return this.then(null, fn) } finally(fn) { return this.then( (value) => Promise.resolve(fn()).then(() => value), (reason) => Promise.resolve(fn()).then(() => { throw reason }), ) } } const resolvePromise = (promise2, x, resolve, reject) => { // 如果 promise 和 x 指向同一个对象,将以 TypeError 作为拒因拒绝执行 promise (2.3.1) if (x === promise2) { return reject(new TypeError('Chaining cycle detected for promise')) } // onFulfilled 和 onRejected 只能被调用一次,因此这里加一个 flag 作为判断 (2.2.2.3 & 2.2.3.3) let isCalled = false // 如果 x 是一个对象或者是一个函数 (2.3.3) if (x !== null && (typeof x === 'object' || typeof x === 'function')) { try { // (2.3.3.1) const then = x.then // 如果 then 是函数,就以 x 作为 this 调用它 (2.3.3.2 & 2.3.3.3) if (typeof then === 'function') { // 后面接收两个回调,第一个是成功的回调,第二个是失败的回调 (2.3.3.3) then.call( x, (y) => { if (isCalled) return isCalled = true // 如果 resolvePromise 以 y 为参数被调用,执行 [[Resolve]](promise, y) (2.3.3.3.1) resolvePromise(promise2, y, resolve, reject) }, (r) => { if (isCalled) return isCalled = true // 如果 rejectPromise 以 r 为原因被调用,则以拒因 r 拒绝 promise (2.3.3.3.2) reject(r) }, ) } else { // 如果 then 不是个函数,则以 x 为参数执行 promise (2.3.3.4) resolve(x) } } catch (e) { if (isCalled) return isCalled = true // 如果取 x.then 报错,则以 e 为拒因拒绝 `promise` (2.3.3.2) reject(e) } } // 如果 then 不是个函数或者对象,则以 x 为参数执行 promise (2.3.4) else { resolve(x) } } // Promise.resolve Promise.resolve = function (promises) { if (promises instanceof Promise) { return promises }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if (promises && promises.then && typeof promises.then === 'function') { setTimeout(() => { promises.then(resolve, reject) }) } else { resolve(promises) } }) } // Promise.reject Promise.reject = (reason) =>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reject(reason)) // Promise.all Promise.all = (promises) => {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let resolvedCounter = 0 let n = promises.length let resolvedValues = [] promises.forEach((promise, i) => { Promise.resolve(promise).then( (value) => { resolvedCounter++ resolvedValues[i] = value if (resolvedCounter === n) { return resolve(resolvedValues) } }, (reason) => { return reject(reason) }, ) }) }) } // Promise.race Promise.race = (promises) => {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promises.forEach((promise) => { Promise.resolve(promises[i]).then( (data) => { resolve(data) return }, (err) => { reject(err) return }, ) }) }) } // Promise.any Promise.any = (promises) => {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let hasOneResolved = false let remaining = promises.length const errors = [] promises.forEach((promise, i) => { promise.then( (data) => { if (hasOneResolved) return hasOneResolved = true resolve(data) }, (err) => { if (hasOneResolved) return remaining-- errors[i] = err remaining || reject(errors) }, ) }) }) } // Promise.allSettled Promise.allSettled = function (promises) { return new Promise(function (resolve) { const res = [] const count = 0 const n = promises.length promises.forEach((promise, i) => { Promise.resolve(promise) .then((value) => { res[i] = { status: FULFILLED, value, } count++ if (count === n) { resolve(res) } }) .catch((reason) => { res[i] = { status: REJECTED, reason: reason, } count++ if (count === n) { resolve(res) } }) }) resolve(res) }) }

最后全局安装 `yarn global add promises-aplus-tests`, 插入下面这段代码, 然后使用 `promises-aplus-tests 该文件的文件名` 来验证你手写的 Promise 是否符合 Promises A+ 规范.

Promise.defer = Promise.deferred = function () { let dfd = {}; dfd.promise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dfd.resolve = resolve; dfd.reject = reject; }); return dfd; }; module.exports = Promise;

附录:[全文翻译] Promises/A+ 规范

**一个开放、可靠且通用的 JavaScript Promise 标准. 由开发者制定, 供开发者参考. **

promise 代表着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结果, 与之交互的主要方式是它的 `then` 方法, 该方法注册了两个回调函数, 用于接收 promise 最终的值或者失败的原因.

该规范详细描述了 `then` 方法的行为, 所有遵循 Promises/A+ 规范实现的 promise 均可以本标准作为参照基础来实施. 因此, 这份规范是很稳定的. 虽然 Promises/A+ 组织偶尔会修订这份规范, 但大多是为了处理一些特殊的边界情况. 这些改动都是微小且向下兼容的. 如果我们要进行大规模不兼容的更新, 我们一定会在事先进行谨慎地考虑、详尽的探讨和严格的测试.

最后, 核心的 Promises/A+ 规范不会提供如何创建、解决和拒绝 promise, 而是专注于提供一个通用的 `then` 方法. 上述对于 promises 的操作方法将来在其他规范中可能会提及.

1. 术语

1.1. 'promise' 是一个拥有 `then` 方法的对象或者函数, 且其行为符合此规范.

1.2. 'thenable' 是一个用来定义 `then` 方法的对象或者函数.

1.3. 'value' 是任何一个合法的 JavaScript 值 (包括 `undefined`, thenable 或者 promise)

1.4. 'exception' 是一个使用 throw 语句抛出的值

1.5. 'reason' 表明了一个 promise 为什么会被拒绝

2. 要求

2.1. Promise 状态

promise 必须是三个状态之一:等待态(Pending)、执行态(Fulfilled)和拒绝态(Rejected).

  • 2.1.1. 当前状态为 pending 时, 一个 promise:

    • 2.1.1.1 可以转换成 fulfilled 或者 rejected 状态
  • 2.1.2. 当前状态为 fulfilled 时, 一个 promise:

    • 2.1.2.1 不能再转换成其他任何状态

    • 2.1.2.2 必须拥有一个不可变的值

  • 2.1.3. 当前状态为 rejected 时, 一个 promise:

    • 2.1.3.1 不能再转换成其他任何状态

    • 2.1.3.2 必须拥有一个不可变的原因

这里的不可变指的是恒等(即可用 === 判断相等), 而不是意味着更深层次的不可变. (即当 value 或者 reason 为引用类型时, 只要求引用地址相等即可, 但属性值可以被修改)

2.2. `then` 方法

promise 必须提供一个 `then` 方法以访问它当前或最终的值或被拒绝的原因.

一个 promise 的 `then` 方法接收两个参数:

promise.then(onFulfilled, onRejected);
  • 2.2.1 `onFulfilled``onRejected` 都是可选参数.

    • 2.2.1.1 如果 `onFulfilled` 不是个函数, 它将被忽略

    • 2.2.1.2 如果 `onRejected` 不是个函数, 它将被忽略

  • 2.2.2 如果 `onFulfilled` 是一个函数:

    • 2.2.2.1 它必须在 `promise` 完成式后被调用, 并且以 `promise` 的值作为它的第一个参数.

    • 2.2.2.2 在 `promise` 未完成前不可调用

    • 2.2.2.3 此函数仅可调用一次

  • 2.2.3 如果 `onRejected` 是一个函数:

    • 2.2.3.1 它必须在 `promise` 被拒绝后被调用, 并且以 `promise` 的原因作为它的第一个参数.

    • 2.2.3.2 在 `promise` 未被拒绝前不可调用

    • 2.2.3.3 此函数仅可调用一次

  • 2.2.4 `onFulfilled``onRejected` 只有在 执行上下文 堆栈仅包含平台代码时才可被调用. 1

  • 2.2.5 `onFulfilled``onRejected` 必须被作为函数调用 (即没有 this 值). 2

  • 2.2.6 `then` 在相同的 promise 可以被调用多次

    • 2.2.6.1 当 `promise` 是完成态, 所有相应的 `onFulfilled` 回调必须按其原始调用的顺序执行.

    • 2.2.6.2 当 `promise` 是拒绝态, 所有相应的 `onRejected` 回调必须按其原始调用的顺序执行.

  • 2.2.7 每个 `then` 方法必须返回一个 promise 3.

promise2 = promise1.then(onFulfilled, onRejected);
  • 2.2.7.1 如果 `onFulfilled` 或者 `onRejected` 返回一个值 `x` , 则运行下面的 Promise 解决过程:`[[Resolve]](promise2, x)`

    • 2.2.7.2 如果 `onFulfilled` 或者 `onRejected` 抛出一个异常 `e` , 则 `promise2` 必须拒绝执行, 并返回拒因 `e`

    • 2.2.7.3 如果 `onFulfilled` 不是函数且 `promise1` 成功执行, `promise2` 必须成功执行并返回相同的值

    • 2.2.7.4 如果 `onRejected` 不是函数且 `promise1` 拒绝执行, `promise2` 必须拒绝执行并返回相同的拒因

2.3. Promise 解决过程

Promise 解决过程是一个抽象的操作, 它接收一个 promise 和一个值, 我们可以表示为 `[[Resolve]](promise, x)`, 如果 `x` 是一个 thenable 的对象, 解决程序将试图接受 `x` 的状态, 否则用 `x` 的值来执行 `promise`.

这种对 thenales 的处理使得 promise 的实现更加有普适性, 只要它暴露出一个兼容 Promises/A+ 规范的 `then` 方法. 它还允许让遵循 Promise/A+ 规范的实现和不太规范但可用的实现良好共存.

为了运行 `[[Resolve]](promise, x)`, 要执行下面的步骤:

  • 2.3.1 如果 `promise``x` 指向同一个对象, 将以 `TypeError` 作为拒因拒绝执行 `promise`.

  • 2.3.2 如果 `x` 是一个 promise, 那么将 promise 将接受它的状态 4

    • 2.3.2.1 如果 `x` 是等待态, `promise` 必须保留等待状态直到 `x` 被完成或者被拒绝.

    • 2.3.2.2 如果 `x` 是完成态, 用相同的值执行 `promise`

    • 2.3.2.3 如果 `x` 是拒态, 用相同的原因拒绝 `promise`

  • 2.3.3 如果 `x` 是一个对象或者是一个函数,

    • 2.3.3.1 把 `x.then` 赋值给 `then`. 5

    • 2.3.3.2 如果取 `x.then` 的值时抛出错误 `e`, 则以 `e` 为拒因拒绝 `promise`

    • 2.3.3.3 如果 `then` 是函数, 将 `x` 作为函数的作用域 `this` 来调用它. 传递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, 第一个参数叫做 `resolvePromise`, 第二个参数叫做 `rejectPromise`:

      • 2.3.3.3.1 如果 `resolvePromise``y` 为参数被调用, 执行 `[[Resolve]](promise, y)`

      • 2.3.3.3.2 如果 `rejectPromise``r` 为原因被调用, 则以拒因 `r` 拒绝 promise

      • 2.3.3.3.3 如果 `resolvePromise``rejectPromise` 都被调用, 或者被同一参数调用了多次, 则优先采用首次调用并忽略剩下的调用.

      • 2.3.3.3.4 如果调用 `then` 抛出一个异常 `e`

        • 2.3.3.3.4.1 如果 `resolvePromise``rejectPromise` 都被调用, 则忽略掉它

        • 2.3.3.3.4.2 否则, 以 `e` 为拒因拒绝这个 `promise`

    • 2.3.3.4 如果 `then` 不是个函数, 则以 `x` 为参数执行 `promise`

  • 2.3.4 如果 `then` 不是个函数或者对象, 则以 `x` 为参数执行 `promise`

如果一个 promise 被一个循环的 thenable 链中的对象解决, 而 `[[Resolve]](promise, thenable)` 的递归性质又使得其被再次调用, 根据上述的算法将会陷入无限递归之中. 算法虽不强制要求, 但也鼓励施者检测这样的递归是否存在, 若检测到存在则以一个可识别的 TypeError 为拒因来拒绝 promise 6.

3. 注释

Footnotes

  1. 这里的“平台代码”意味着引擎, 环境和 promise 实施代码, 在实践中要确保 `onFulfilled``onRejected` 异步执行, 且应该在 `then` 方法被调用的那一轮事件循环之后的新执行栈中执行. 这个事件队列可以采用“宏任务(macro-task)”机制, 类似于 `setTimeOut` 或者 `setImmediate`, 也可以使用“微任务(micro-task)”机制来实现, 类似于 `MutationObserver``process.nextTick`. 因为 promise 实现被认为是平台代码, 所以它本身可能包含一个任务调度队列或跳板, 在其中调用处理程序.

  2. 在严格模式下 `this``undefined`, 而在非严格模式中, `this` 为全局对象.

  3. 代码实现在满足所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允许 `promise2 === promise1` . 每个实现都要文档说明其是否允许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允许 `promise2 === promise1` .

  4. 总体来说, 如果 `x` 符合当前实现, 我们才认为它是真正的 promise . 这一规则允许那些特例实现接受符合已知要求的 Promises 状态.

  5. 这步我们先是存储了一个指向 `x.then` 的引用, 然后测试并调用该引用, 以避免多次访问 `x.then` 属性. 这种预防措施确保了该属性的一致性, 因为其值可能在检索调用时被改变.

  6. 实现不应该对 thenable 链的深度设限, 并假定超出本限制的递归就是无限循环. 只有真正的循环递归才应能导致 `TypeError` 异常;如果一条无限长的链上 thenable 均不相同, 那么递归下去永远是正确的行为.

回到顶部的几种玩法

PREVIOUS POST

回到顶部的几种玩法

你可能不知道的 Object.defineProperty()

NEXT POST

你可能不知道的 Object.defineProperty()

    Search by